上汽通用在故意杀人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采访手记上汽通用脱轴门是在等待更多的人命事件吗  第1张

戳图阅读:《惊魂一刻!
通用汽车多款车型惊现“脱轴门”》

2016年7月,网络上频繁曝出通用旗下多款车型脱轴的事例,涉及车型包括:昂科威、新英朗、威朗、新科鲁兹、宝骏560和宝骏730等。
多份资料以及车主反馈的现场图片显示,上汽通用分体式掌握臂衬套构造(以下简称:分体式构造)可能存在设计毛病,或为这场“脱轴门”的“首恶”。
(7月19日《消费者宣布》)

“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近日,在采访汽车有名维权人士万春雷师长西席的时候,他对上汽通用这种置浩瀚脱轴案例于不顾的态度做了一个评论:“上汽通用在故意杀人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我听罢,觉得万师长西席讲得过于严重。
但事后想想,又以为也不无道理。

万春雷在汽车圈有些名气,被媒体评为“与大众烧机油去世磕到底的人”。
我之以是想采访他,除了他是有名的汽车维权人士之外,还有他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本就与机器干系,再加上他所事情的单位也给海内多家车企供应零部件,这个中就包括上汽通用。

万的意思是,纵然失落掉上汽通用这一客户,脱轴的问题还是得一说到底。
我很钦佩他的气节。

万春雷自费从北京一商家购买了上汽通用的分体式构造,并对它做了力学方面的实验。
在此根本上,他发声质疑这一构造为设计毛病。
不是通用车主的他都在竭力发声,这和一些通用车主的做法形成了光鲜的比拟。

一天4起新的脱轴事件

我们无从得知那些在网络上为上汽通用解脱的网友哪些是水军,哪些是真车主,但是面对这样频繁脱轴的现状,你真的会由于喜好一个品牌,喜好一款车型,而去世心塌地地一爱到底吗?

截至目前,频繁的脱轴解释了上汽通用于2013年底发明的“分体式掌握臂衬套构造”绝非是一能经得起受力的构造。
最少有昂科威脱轴图片为证的事例,不下40起。
就在发稿确当天,我接连收到4例新的脱轴事件报告。

在做这个题之前,我心里还在琢磨:毕竟任何产品都有次品率,从上汽通用采取分体式构造起,到新版凯迪拉克XT5,涉及车型超过百万辆。
发生几十起脱轴,会不会是由于是次品造成的。
而且,断轴嘛,哪个车企没碰着过,这可能也和车主的驾驶习气有关。

然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
脱轴,这可以说是伴随着上汽通用发明分体式构造而一并被发明出来的新名词。
人家都是断轴,就上汽通用的是脱轴。
而且脱的地方一模一样,都是这分体式构造。

上汽通用的统一回答是“事件导致”。
确实,我们见过那些由于碰撞而导致的脱轴。
这也正好证明了,通用旗下的这些车型的短板从其它地方转移到了这个分体式构造。
这只是退一步说,可从大量的现场图片来看,事件车辆有的只是发生了轻微的刮擦.......有车主碰着的情形是在乡间小路上,如此低速也能脱。
SUV昂科威,越野性能会如何实在令人疑惑?

这是一款正常的车吗?

上汽通用的态度为何如此傲娇?

而在《消费者宣布》的稿件发布之后,上汽通用公关的速率可谓神速。
新闻稿发出后,有门户网站转载了。
急速地,有车友将此截图发到了车友群里。
这一动作,让此篇新闻稿在门户网站的生命仅延续了几分钟,便被删除了。

暂且不评论网站这种一个电话就能删稿的行为。
假如上汽通用售后做事的速率能有公关速率的十分之一,我想这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
搪塞了这么多车主,聘请了这么多水军,为了掩护企业的形象,而置浩瀚脱轴事件于脑后。
上汽通用的社会任务感何处安顿?

倘若脱轴事件发生在高速公路上,倘若车辆阁下其它车辆正飞速驶过,倘若车上正坐着一家老小,倘若行驶车辆阁下是峭壁。
这么多的隐患危险,末了谁能来买单?

上汽通用是没有碰着过人命事件吗?也并不是啊!
2014年,一辆昂科威拐弯进入收费站,径直高速地撞进了收费站。
当场人车两亡。
据理解,上汽通用正在吃一场由于分体式而引起构造的官司。

但这些事情上汽通用真的会在乎吗?恐怕没有吧!
上汽通用太强大了。
上海汽车集团株式会社是海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位列国内百强企业第五;通用集团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两强联合,谁与争锋?

上汽集团年收入达到67亿元之多,远超车企排名第二的东风集团的12亿,是比亚迪的8倍之多。
如此弘大的企业,却不愿意为自身质量问题买单。
我们常常看到质检总局发布入口汽车的召回公告,却少见海内车企的召回公告。
难道海内车企的技能水平已经远超国外了吗?恐怕谁也不好拍着胸脯大声说吧。
这个中缘由还须要多说吗?捐躯了什么,又掩护了什么?

消费者权柄被挤压

在这样一个只要靠金钱就能掌握舆论,将负面掌握在最暗藏和“安全”的地方的汽车行业里;在这样一个只要靠金钱就能制造繁荣形象的大环境下,质量的反馈该如何影响企业行为?

我们看过无数的汽车测评和广告,在这些精良的数据和沉着无风波的背后,是置万万千万车主生命安全于不顾。
在海内,多少车主由粉转黑,多少车主由于维权从一个车盲变成一个汽车专家,多少车主想支持国产却只能望而生畏。
除了车企赚取了更多的利润,其它方面不见得是个良性循环。

前有大众速腾断轴,后有上汽通用脱轴。
将上汽通用这一“脱轴门”和大众“断轴门”相提并论完备不为过。
大众断轴的维权过程见证了海内对保护消费者权柄的各类不敷和轻视。
而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消费者,当某部分人站在了一个态度后,便成了消费者的对立面。
以掩护企业利益为目的,利用不健全的法律,挤压消费者的正当权柄。

打个补丁就完了?

从大众断轴门末了以打补丁扫尾来看,上汽通用的这场“脱轴门”或许也能以打补丁扫尾,补个加固件就行。
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哪怕是进行到这一步,其过程也是极度困难和漫长的。

在研发新的一体式构造之前,上汽通用是否对分体式构造做了力学剖析呢?不然为何抛弃这一既省本钱,又方便其它零部件布局的构造,采取本钱更高的一体式?如果一定要让车主安心,为何不公布对分体式构造所做的力学实验数据呢?

而如今,上汽通用该如何面对纷至沓来的脱轴事宜?上百万的保有量该如何停止?恐怕,只能在不间断地检讨改动,才能担保这一薄弱的构造足以支撑汽车安然地行驶在大路上吧?这一禁绝时炸弹要怎么拆除?这又须要花多少的公关费才能粉饰这一丑陋的行为?

上汽通用在等待什么?更多的人命事件?

本刊/代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