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做模具的老铁说:我们家的顶针用的都是比较正规的公司买来的,为什么我们的顶针在生产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就自己断掉了?常常要下模拆模修模,钳工很累,生产也跟不上。
这一期,我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首先,先检讨后模的模温是不是太高了,如果温度很高,生产一段韶光,金属就会产生疲倦,也是俗称的退火,它的硬度就会低落,开始产品上是顶针凹陷印,接着就断掉了。

工厂注塑分娩顶针经常断钳工很累设计师多年经验助你解除烦恼 汽车知识

2. 是模仁上的顶针孔,跟买回来的顶针之间的装置间隙,是不是太紧了?如果太紧了,模温高模具上的顶针孔发热膨胀,孔就会变小,滑动不畅也可能造成顶针断,建议用标准的铰刀去把它修顺下,适当调低模温。

3. 应力集中的问题。
我之前的视频有说过,顶针的杯头是用高频加热的工艺去把顶针烧热,然后冲头把杯头冲成须要的尺寸,接着是用车床把多余的材质切除,得到标准尺寸。
那既然是用到了冲压的工艺,那它这个地方便是有一个溘然形变的动作,这里的顶针铁的密度是比其他地方要高的,以是杯头跟顶杆相交接的位置,它就存在一个应力,如果供应商没有做好回火,担保整只顶针的硬度都基本相同,那也有可能产生断裂的情形。
如果碰着顶层断掉的位置是在顶针杯头那里,那就要跟供应商讲清楚,让他们把稳这个回火的问题,如果跟他们反响了,依然还有这样的状况,客户提出的问题都不负责对待,那就要考虑换供应商吧。

4. 热处理,小模具上面用的顶针一样平常都是SKD61热处理到50度的,这种顶针淬火后没有经由经由回火或回火韶光不足,就会有应力残留,顶针的硬度不均也有产生断裂的可能。

5. 为了防锈和提高耐磨性,顶层的表面一样平常还要经由氮化处理。
在渗氮的过程中是须要对顶针加热的,如果温度过高,在高温下顶针可能就回火了,也便是硬度低落变软了。
以是这种在品管收货的时候,就要用硬度计去抽样检讨,它的硬度是否达标。

6. 装顶针前检讨孔径的大小及粗糙度,如果顶针孔铰过后顶针装上去很松动,那顶针孔很随意马虎就会跑毛边,有塑胶进到滑动的位置顶针就随意马虎断,如果很紧,没滑动摩擦生热高温下就随意马虎卡去世,以是顶针和孔的合营度必须要节制好。

7.要定期打润滑油或顶针油。
模具的顶针都是0.01~0.02毫米的间隙,一样平常打油后3~5天,灰尘、模具摩擦掉出来的金属粉末累积到顶针、滑块、斜顶隧道缝隙里,会造成合营面缝隙越来越小、光洁度越来越低,末了完卡去世。
以是建议在生产四五天之后,就要下模对模具进行洗濯,重新上油,以免造成卡去世撞模。

8.现在注塑的生产周期都是非常短的,如果顶出得太快,模具上没有及时地把热量排出去,那顶针在反复摩擦之后,它是会开始膨胀发热的,这个也是造成卡去世的一个缘故原由,如果周生产的周期非常快,建议水路一定要尽可能,在有滑动的位置设置有水路经由。

9.顶针顶出的韶光太短了,模仁跟顶层的装置间隙太长,那这个时候就会形成一个阻力效应,空气排不出去就会增大顶出的阻力,顶针很随意马虎卡去世。
建议顶针的背面全部作避空,胶位顶针导向的位置,只留15个毫米,已经非常足够了,或者在顶上做小平位达到排气的目的。

10.再便是顶针的长度的问题,如果顶针比较小,胶位比较深,建议都要做托,哪怕你是直径十的顶针,也是要根据产品的详细情形去决定是否要加托。

11.如果是开模周期比较短的模具,只管即便合理地多支配几支顶针,顶针的加工用度不是很高,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地加多,以免防止产品的出模角度不足,或者骨位太深,造成产品顶白或者顶不出来,乃至有可能产品会被顶针直接顶穿。

12.刚刚加上机台的模具,或者停机有一段韶光的时候,模具上的模温是比较低的,在前几模顶出的时候速率一定要慢,避免顶针不顺,造成顶针断裂。

13.末了便是顶针的材质问题,一样平常东莞地区的顶针利用的钢材大部分都是SKD61,硬度有38到52度不等。
要根据实际生产履历选择得当的硬度,如果现在利用的是50度的钢,50度的顶针,常常推断,那可以考虑利用硬度是38到42度的顶针去考试测验一下。
装置间隙相同,但是钢材在不同硬度相互摩擦的时候,润滑的效果也是不大相同的。

以上提到的这十几个点,如果都做到位了,相信断顶针次数会有所改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好,这期就说到这里,欢迎点赞,关注分享,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