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火生,1934年10月生,中共党员,昆山市千灯镇中央小学退休西席。
他曾先后100次走进大别山,个人累计捐款48万余元,并发动昆山及周边各界爱心人士为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1200多万元。
帮助金寨县16所希望小学改进了传授教化面貌,保障1300多逻辑学生圆满完成学业。

江苏省文明办、苏州市文明办,以及许多安徽省金寨县受助学生和昆山爱心人士向其家属送去慰问,祝福年夜大好人一起走好!

挥泪送别资助1300多逻辑学生的退休教师周火生去世 汽车知识

每月只有100元人为,他毅然捐出1000元

周火生,1934年出生在昆山千灯镇的一个农人家庭,1951年毕业于昆山村落庄大略单纯师范,1956年入党。
1993年,周火生从电视、报纸上得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建成开学,镜头中那些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他。
随后的一年中,周火生陆续汇出了5000元,而当时他每月人为仅100多元。

去过一次金寨后,他走上图书义卖之路

1995年退休后,周火生第一次来到金寨县,看到当地学校教室仅有两盏可供照明的日光灯,一张长凳坐着五六个学生时,他的心被深深刺痛。
更让他酸心的是,当地有许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的孩子,他当即许下一个诺言:“金寨是革命老区,决不能让这些孩子失落学。

此后20多年间,周火生忍着心脏早搏与右腿骨刺带来的不适,拖着义卖书本,一天奔波20多公里,足迹踏遍昆山80多所中小学校,售书15万多册,骑废了4辆崭新的三轮车。

“‘希望工程’便是我的生命工程,生命不息,希望一直。
”面对采访镜头,周火生曾这样说。
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聚拢过来。

2010年,“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成立。
成千上万名中小学生、数百位社会人士、40多家企业向金寨县希望工程伸出援手,凝聚起一股巨大的爱心力量,援建希望小学,履行稳定的捐助操持,开展一手拉手助学活动等。
周火生和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爱心企业累计向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计1200多万元,帮助1300多逻辑学生。

100次奔赴大别山,他在金寨家喻户晓

2018年5月18日,腰背微驼、步履蹒跚,86岁的周火生在大家的搀扶下,再次踏上了开往安徽金寨的大巴车,这是他第100次奔赴大别山。
从昆山到金寨,至少要9个小时的车程,在蜿蜒波折的山路上,年轻人都以为怠倦不堪,可这个86岁的老人难掩心中的激动,完备看不出他是才出院的脑梗患者。

在金寨县,周火生险些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大家都称他为来自昆山的希望老人。
听说希望老人又来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专门凌驾来,要看看他。

他大方捐款,对自己却很抠门

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廖勇老师,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周火生时的场景。
“他穿着一件旧夹克衫,戴着一顶旧帽子,挎着一个旧布包。

廖勇说,“每次来金寨,周老师身上都揣着上万元的助学款,但对自己他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
”有一次,周火生到达安徽金寨南溪镇时已是凌晨一点,镇上最便宜的旅社只要15块钱一晚,他却舍不得住,在车站门外坐到了天亮。
后来,他用省下来的15块钱给孩子们买了100支铅笔。

“那身衣服,他至少穿了10年。
”廖勇说,周火生对自己太“抠”了。

在周火生家里,这种对自己的“抠”更是一览无余——七八十平方米的老式公寓里,只有几件极简陋的老式家具,唯一像样的家电是子女给他买的一台柜式空调,便是这么一台空调,老人也从没用过,情由是嫌它“太费电”。

他是一座照亮漆黑海面的灯塔

1995年,穷苦生闫春第一次见到周火生。
周火生送给她一个带磁扣的双面文具盒,她的妹妹拿到了20块钱的助学金。

如今的闫春已是金寨县希望小学的一名老师。
她说,周火生就像一座照亮漆黑海面的灯塔,“他让我们这些大山里的穷孩子觉得到,自己并非身处绝境。

1997年,张玉芳在中考中取得了南溪镇第一的好成绩,但迫于家境穷苦,在填报志愿时,怀着“大学梦”的她打算选择一所中专,周火生得知张玉芳的情形后在昆山四处奔忙,终极,玉山镇同心村落村落委会决定帮助张玉芳直到她大学毕业。

2004年,张玉芳大学毕业成为一名。
事情的第一个月,她在采访中碰着了一名穷苦生,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想到了周火生,她一下子帮助了对方200元,而当时她的月薪只有800元。

“我想对周爷爷说,‘终年夜后,我就成了你’。
”张玉芳见告,最近几年她都在帮助穷苦生,“连我的孩子都受到了周爷爷的影响。
最近他班上一个同学患了恶性疾病,听说医疗用度高达200万,他把自己攒下来的200块钱零费钱捐了出去,说要为同学治病‘贡献一万分之一的力量’。

周火生的儿子周志刚曾经无法理解父亲的举动,“他捐了几十万,却从没给自己的孙子买过一根冰棍。
”后来有一次,他陪父亲去了一趟金寨,临走时打算买点当地的特产,老板一听他的口音,就说:“你是昆隐士吧?来金寨的昆隐士,都是年夜大好人……”

周火生曾在入党时写下这样的誓言:“我乐意学习这种由分外材料制成的人,乐意艰巨奋斗,在为祖国终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中贡献出全部力量。
做一个精良的共产党员,这是最光荣的事。
今后我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便是要努力学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

“希望老人”虽已陨落,但是他的精神业绩永存!

来源: 微信公号“文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