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林到汝南后,县政府迅速组织11名失落业技能工人,在城关东门里租民房8间,建化铁炉一座、烘炉2盘,用750公斤小麦换购迂腐6尺皮带床1台,成立机器生产自救组,紧张生产犁铧、犁面等铁制农具,外带零散维修。

炉膛映红了笑脸,青筋渗出了汗水。
在铁锤昼夜欢畅的敲击声中,吸引着更多青壮年申请加入,自救助很快发展为有职工40名、管理职员3名、厂房40间的大家庭。
1951年9月,县政府把自救组改名为地方国营汝南公民铁工厂。
1955年,厂址喜迁南门里,改名为汝南县中央修配厂。
1958年,又合并城关互助铁业社和县拖沓机修配厂,更名为汝南机器制造厂。

凝固的铁流记汝南县机械厂 汽车知识

汝南机器制造厂发达发展,活力四射。
同年,国家投资60万元,在县城西1.5公里处征地100余亩,新建砖木构造二层职工宿舍兼办公楼一幢;新建檐高5米,跨度分别为18米、36米的∏型厂房一幢。
全厂总建筑面积67500平方米,生产房建筑面积9670平方米,拥有正式职工282名,切削机床44台(部)。
在四面都是土坯房的簇拥中,汝南机器厂一枝独秀的苏式风格,傲视周遭数百里,欣欣向荣,进而带动了汝南城乡47家机器工业企业,费力的汗水换来了生活水平的攀升,成千上万人分享发展的红利。
众人拾柴火焰高,豫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机器制造企业出身了!

1961年,汝南县机器厂再次扩大,县钢铁厂改名为汝南县中央修配厂并入,机器厂冲破了生产小件农具和零散配件的桎梏,提升为生产整台机器设备。
开拓有面条机、鼓风机、刨床、车床、圆盘印刷机等刚需热门的产品,个中P802型圆盘印刷机受到省部门领导重视,脱销全国20多个省、市。
1968年,开拓生产的ML-500型磨辊拉丝机,被国家第一机器工业部列为定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1972年,开始生产红旗12型四轮拖沓机和红旗12型三轮手扶拖沓机,成为驻马店机器工业的重点企业。
1977年,生产厂房建筑面积扩大到10470平方米,紧张加工设备134台(套),个中较为精密的设备20余台,固定资产达到268.4万元。
汝南机器厂成为一个拥有铸造、锻压、钣金、车、铣、刨、磨、焊、拉、热处理、电镀、喷烤漆、工装等集一身的综合性机器企业。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汝南县机器厂止步于1985年。
由于操持经济内多年的顺风顺水,贪大求全,加上重开拓轻提高、重整机轻配件的辅导思想,早已为企业的滑铁卢埋下了伏笔。
于是乎,在市场经济的变革中,产成品、半成品大量积压,成了当地的亏损大户。

一滴水里不雅观沧海,一粒沙中看天下。
汝南机器厂一晃70年,活成了冰火两重天,留下多少幸福的汗水和欢笑,留下多少辛劳的身影和落寞。
阵痛过后,人们早已释然,诚如一首歌唱道: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如今夕阳下的厂区,如海市蜃楼,卓然不群,如梦如幻,残破的厂房巍然耸立,凝固的铁流,沧桑不语。
它的存在,早已超过了物资本身所承载的货币代价。

记得全国政协委员迟子建曾说:“一座城市没有历史遗迹的影象,就没有灵魂,愧对后人!
”至心期待汝南机器厂能早日蝶变,成为众人争相打卡的工业文化创意园,而不是其它。
(文: 李雪阳 作者单位:汝南县政府办信息调研室 资料来源于《汝南县志》图:朱峰 孔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