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大葱”产自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独具“高、白、脆、甜”四大特点于一身,故被誉为“葱中之王”。提及这四大特点,章丘区农机局副局长高思广先容:“高”,一样平常1.5米以上;“白”,葱白又长又直,有六七十厘米;“脆”,葱白脆而且葱丝少,掉到地上能摔成两半;“甜”,少辛辣,适宜生吃。1996年,章丘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大葱之乡”,1999年,“章丘大葱”牌号成功注册,成为中国蔬菜类第一件原产地证明牌号;现在,“章丘大葱”的品牌代价已达到35.5亿元。
正宗“章丘大葱”紧张产于章丘区的绣惠街道、枣园街道、龙山街道、宁家埠街道和刁镇,栽种品种以“大梧桐”和“气煞风”为主。因“章丘大葱”具有很高的有名度、美誉度,加之其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大田作物,全体章丘区大葱栽种面积最高曾达到12万多亩。然而,最近几年全区大葱栽种面积一度持续下滑,种葱的庄家越来越少,如此“得天独厚”的上风家当为什么走向了下坡路?日前在章丘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农人用当代化培土机给大葱培土
找工难、用工贵,机器化势在必行
“现在找工非常难,即便找到,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嫌干农活累,都去工厂上班了。”2018年12月1日上午,在宁家埠街道马东村落的一块葱田边见到了正忙着收成大葱的孙洪根。孙洪根本来是龙山街道辛店村落人,2016年5月,他看中了宁家埠街道马东村落的土壤适宜栽种大葱,以是专门来到这里流转了85亩地种葱。孙洪根见告,种大葱紧张有播种、育苗、开沟、移栽、培土、收成等环节,个中开沟、移栽、培土、收成四个环节更是须要大量人手。特殊是大葱移栽环节,正值“三夏”大忙时节,屯子本来就紧缺的劳动力更加难寻,再加上移栽的时候正值酷暑,景象酷热,农人早上五点就得起来干活,每人手持一根“铁杈子”,蹲在30厘米高的垄上,撅着屁股弯着腰,用“铁杈子”把葱秧一根根地插进沟里,一天要干近10个小时。“确实又苦又累,也怪不得年轻人现在都不愿意干农活。”孙洪根说。
“不仅仅是找工难,而且现在的用工本钱也非常高。”孙洪根给算了一笔账,就以收成环节为例,人工收大葱因此“小队”为单位进行收成,每个小队4个人,一个男劳力在前面挥舞镐头松土,把葱拔出来,每天要200元工钱。后面随着三个女劳力,把葱捆起来,每个人每天要130元。而这样的四人小队,每天只能收约0.6亩大葱。算下来,每亩地收成绩要花去1500元人工费。而栽种“章丘大葱”每亩地的总本钱在4000元旁边,仅收成环节的人工本钱就占总本钱的35%~40%。其他的移栽、培土环节同样要付不少的人工费,这就大大压缩了“章丘大葱”的利润空间。
为了减少人工本钱,孙洪根在2017年10月购买了一台二手的手扶大葱收成机,他用这台收成机收成了当年种的70多亩大葱。孙洪根见告,机器收成确实比人快得多,每天能收4亩来地,当年给他省下了至少3万元人工本钱。不过,操作这台机器须要全身用劲儿,手动调度行进方向,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不说,而且由于机器太矮,把很多葱叶都折断了,受到损伤的葱不值钱,只能到农贸市场低价出售,造成了不小的丢失。
章丘区绣惠街道绣惠大葱产销专业互助社理事长陈海军见告:“正是由于找工越来越难,用工越来越贵,而且没有适用的机器,这几年有不少葱农放弃了祖辈传承上千年的大葱栽种,全体绣惠街道大葱栽种面积逐渐下滑。‘章丘大葱’急需改变当前以人工为主的生产办法,全程机器化可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
过去,农人用镐刨葱,仅铸铁镐头就70厘米长,很辛劳
10年探索,机器化之路见曙光
高思广告诉,实在章丘区农机部门早在十年前就意识到了大葱生产机器化的紧迫性,通过努力,也曾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在全区大葱栽种机器开沟率就已达到了90%以上,机器培土面积也达到70%以上。而困扰葱农的移栽和收成机器,他们曾和章丘区本地一些农机小企业互助,想研发适宜“章丘大葱”的专用机器。但是这些小企业整整研发了八九年,却没有一台成熟可用的农机投入运用。
“‘章丘大葱’的移栽和收成机器研发之以是困难,还在于其本身栽种模式的分外性。”高思广先容,“章丘大葱”栽种办法分外,与南方喷鼻香葱不同,也与周边其他大葱栽种方法不一样,“章丘大葱”的一个主要特点便是株形高大。在章丘大葱博物馆,看到,荣获2017年“葱王”的大葱高达2.51米,比篮球明星姚明还赶过25厘米;此外,葱白越长,品质越好,卖价就会越高。由于“章丘大葱”分歧凡响,栽种方法自然也大相径庭。移栽时须要“深开沟、高培土”,开沟深度每每达到30多厘米,移栽后还要培4~6次土,葱秧本来种在沟里,随着成长期一次次培土,原来的沟被逐渐填平,末了变成了超出地面30厘米的垄,这就意味着移栽机器要能把葱秧插得更深更稳定,收成机器的“收成铲”也必须要更深入地下,才能将葱完全地刨出来。其余,“章丘大葱”“高、脆”的特点,也须要收成机器离地更高,才能在作业过程中不伤及葱叶。
几经周折后,章丘区农机部门开始寻求和有名农机大厂商互助,但是大厂商却都一口回绝,虽然他们有研发生产能力,但“章丘大葱”的栽种面积最多也就12万多亩,须要的农机数量有限,单独投入大量的经费研发生产得不偿失落。
“后来我们找了几家本省的中型农机企业进行互助,终极山东省华龙农业装备株式会社研发出了2ZYX-2牵引式大葱移栽机。他们专门针对‘章丘大葱’的栽种特点,将已研发成功的通用型大葱机器进行调度,在章丘实地作业的效果很不错。”章丘区农机推广站站长张锋见告,农机部门在2018年6月到11月之间已经召开了5次现场演示会,把全区大葱栽种大户聚到一起,不雅观摩农机作业效果,大家都非常满意。而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几经改进,研发出的第一台4DC-1大葱收成机,在2018年秋日大葱收成现场演示会上,也得到了葱农的同等认可。
适用于“章丘大葱”的机器研发成功后,章丘区双通泉农机专业互助社理事长赵均勇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购买了一台刚研发出来的大葱收成机。2018年12月1日,在孙洪根流转的葱田里看到,一位机手坐在一台新型大葱收成机上,收成机笔直地“骑”着一垄大葱行进,所过之处,大葱纷纭被拔起倒在一侧,葱叶无缺无损,不一会儿机器就收成完一垄大葱,又掉头“骑”着另一垄开了回来。
“新机器非常受欢迎!
它地隙高1.1米,高度很得当,作业时不会伤到葱叶,而且‘收成铲’入土的深度也足够。现在找我们互助社收成大葱的葱农已经有十多个了,一共200多亩,互助社为他们做事每亩地只收取200元,葱农每亩至少还能节省人工费300元,不仅如此,这台机器每天最多能作业40亩,碰到地块小、常常转场的情形,每天最低也能作业20亩,无论是本钱还是效率都比人工更优胜。”赵均勇看着新机器作业的场景愉快地说。
现如今,机手驾驶着新型机器收成大葱,又快又好
打捆环节机器化仍待打破
“不仅仅是找工难,而且现在的用工本钱也非常高。”孙洪根给算了一笔账,就以收成环节为例,人工收大葱因此“小队”为单位进行收成,每个小队4个人,一个男劳力在前面挥舞镐头松土,把葱拔出来,每天要200元工钱。后面随着三个女劳力,把葱捆起来,每个人每天要130元。而这样的四人小队,每天只能收约0.6亩大葱。算下来,每亩地收成绩要花去1500元人工费。而栽种“章丘大葱”每亩地的总本钱在4000元旁边,仅收成环节的人工本钱就占总本钱的35%~40%。其他的移栽、培土环节同样要付不少的人工费,这就大大压缩了“章丘大葱”的利润空间。
章丘区绣惠街道绣惠大葱产销专业互助社理事长陈海军见告:“正是由于找工越来越难,用工越来越贵,而且没有适用的机器,这几年有不少葱农放弃了祖辈传承上千年的大葱栽种,全体绣惠街道大葱栽种面积逐渐下滑。‘章丘大葱’急需改变当前以人工为主的生产办法,全程机器化可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